Skip to content

非暴力沟通

倾听内心的声音和需要,促进自我理解和内心平和

让爱融入生活

  • 四要素:留意发生的事情、表达感受、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具体的要求(请求)

是什么蒙蔽了爱

  • 评判、比较、指责、命令
    • 评判里暗含了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
    • 进行比较,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
    • 回避责任(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
    • 强人所难
  • 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区分观察和评论

  • 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会引起申辩和反击)
  • 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会倾向与听到评论,并反驳我们。
    • × 把推测当作唯一可能
    • × 把评论、预测当作事实

体会和表达感受

  • 区分想法(我觉得...)、感受(我感到...),清楚地表达感受使沟通更为顺畅
  •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感受的根源

  • 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 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对方、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eg: 家长和孩子)
  • ...,我感到...,因为我...
  • 表达自己的需要(能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请求帮助

  • 提出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具体的请求(而不是抽象含糊的)
  • 询问对方的反馈、了解反应
  • 命令: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批评和指责、利用对方的内疚
  • 请求:尊重对方的感受,了解是什么让对方拒绝

用全身心倾听

  • 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并给予反馈
  • 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体会他人
  • 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实际上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

倾听的力量

  • 遇到潜在暴力,也要倾听对方的的感受和需要
  • 提醒说话的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爱自己

  • 自我评价的方式要有助于学习,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
  • 我希望,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
  • 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
  • 有些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常常用它来打击自己,如:应该...、必须...、不得不...
  • 如何从自我评价中受益: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
  • 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充分表达愤怒

  • 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 体会自己的需要
  •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 运用强制力是为了避免伤害,保护自己和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

重获生活的热情

表达感激

  •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