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害羞与社交焦虑症

自己既是咨询师,也是来访者

社会适应模型

  • 害羞和社交焦虑更像是一种亚健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锻炼来达到理想状态

  • 社会适应训练:改变行为、减少生理唤起、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识别负性的情绪体验

十二步疗法(有写重复的)

  • 恐惧情景分级,建立层次结构,以便循序渐进

  • 认知重塑:识别、质疑、替换消极的负性情绪和观念

  • 恶性三循环:消极预期 ↔ 害怕 / 自责 ↔ 羞耻 / 怨恨 ↔ 责怪他人

  • 认知扭曲观念清单:

    • 观点渗透 过分执着于负性事件的某一细节,认为整件事会因此变得糟糕

    • 全或无的观点 表现稍有不完美就觉得完全失败了

    • 极端化 夸大事情的重要性,或者把事物贬抑到微不足道

    • 糟糕至极 认为一个小错误就会带来极端糟糕的后果

    • 过度概括化 认为一件孤立的消极事件会永远持续下去

    • 标签化和错误标签 极端的一概而论的做法

    • 否定积极事件 为了维持自己对待事物的消极信念,拒绝积极的经历和事物

    • 用情绪推理 用自己的负性情绪来作为看待世界的依据

    • 结论草率 即使没有明确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还是会做出负面的解释

    • 揣摩他人的想法 认为他人是对自己不友善,并且不去查证自己的这种观念

    • 先知先觉的错误观念 主观预测事件会变得糟糕,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 习惯做“应该”的表述应该”的表述指向自己时,会引发内疚。指向他人时,会产生愤怒和怨恨

    • 归咎于自己 认为是自己造成了负面事件

  • 脱敏:逐渐进入让自己感到焦虑和不适的情景,察觉并识别所产生的情绪,直到不适感减少、消除

  • 应对扭曲的自我概念

    • 我确定__吗?

    • 我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__?

    • 等同于或能够导致吗?

    • 我的人格特质和基本个性和__有关吗?

    • 还有其他解释吗?

    • 我天生就是社交能力不足吗?对此,我有哪些特定的行为证据吗?

  • 暴露疗法和认知重塑

    • 责任归因,不要自责,也不要责怪他人

    • 自我认知:承认和讨论自己的不足

    • 自我肯定与接受:要求他人帮忙、拒绝他人的帮助

    • 正念练习

社交训练

  • 关于自我的负性观念常常和羞耻情绪有关,关于对他人的负性观念常常和怨恨有关

  • 怨恨就像是自己喝着毒药,却期望另一个人去死

  • 愤怒情绪的管理:允许、接受、处理

  • 谅解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 为负性自动化观念和情绪做接纳性的解释

  • 我理解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