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熟悉的陌生人

没有被说出的秘密

  • 潜意识 / 无意识 无法进入意识但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感觉和行为的心理过程
  • 心灵得以最有效的运作,是通过将很多高深而复杂的思维移交给潜意识运行(意识之外)
  • 人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多组适应性潜意识模块
  • 心灵结构为了人体运行效率而阻止了低层次心理活动进入意识层
  • 人们在有意识做某件事时,也在无意识地自动处理很多其它任务
  • 通过推断外部特征、深刻的自我反省,扫除压抑和障碍,看清真实的感觉和动机

做一个高适应的人

  • 潜意识知觉系统将感官信号转换成可以意识到的知觉,来进行推理、思考、创作等高级心理活动
  • 适应性潜意识:潜意识思维是一个不断进化的适应性过程
    • 潜意识中存在简单的内隐学习功能,但是不能直接察觉(高效率的代价)
    • 自动化过滤接收的信息并形成感觉,过滤的条件即 “可进入性”:自我相关性、相关记忆使用频率
    • 注意“心理免疫系统”,为了保持愉悦感,潜意识的判断可能会有失准确性
  • 先于意识产生行动
  • 潜意识更原始、对负面信息更敏感

认识你自己

  • 适应性潜意识更有可能对人们失控的、内隐的反应产生影响,而意识构建的自我更有可能影响人们审慎的、外显的反应
  • 早期的情感经历会塑造儿童的适应性潜意识,人们过去的人际交往影响对新接触者的评价
  • 当你在描述自我人格时,通常会陈述对自我的构念与意识理论,这与适应性潜意识的特质与动机是否一致呢?一致的人更能呈现出较佳的精神状态

我们为何如此反应

  • 人格并非影响行为的唯一因素,自我意识构建的社会情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感觉、判断、行为
  • 我们的自我意识通常不知道自己的反应的原因,所以不得不去虚构原因

了解自己的感觉

  • 情绪是蕴含着大量意识的内在状态,它们一般通过难以忽视的生理反应得以呈现,例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 处理环境信息(感官)的两条路径:情绪的高路和低路
    • 高路:首先经由大脑皮层处理信息和思考,然后才到杏仁 -> 慢
    • 低路:直接到杏仁,只能进行最小限度信息的处理 -> 快

了解自己如何感觉

  • 情感预测:在做决定之前,预测某些事情将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程度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 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归于宁静、自然、平常的状态
    • 在顺境过后一段时间,它会跌落至这样一种状态
    • 在逆境过后一段时间,它也会回升到这样的状态
  • 长时间的积极或消极情绪,都会产生疲劳,让自己很难集中精神并关注新的情绪信息
    • 人类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机制,会自动平衡正负情绪 - 对立过程理论
    • 人们想方设法理解各种新奇事件,促使积极事件重复发生、避免消极事件,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假若日后遇到类似的积极事件,他们将不会再有那种愉悦感

撰写属于自己的传记

  • 关于内省:运用有限的源信息来撰写的自传 - 观察意识内的思想、感觉、记忆、自我行为、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还要推理潜意识里的人格特质、动机目标和感觉
  • 生活中主动收集足够多的信息以培养明智的直觉,并且不要过度从意识层面去分析
  • 抑制想法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将注意里集中在消极的想法上,而忽视了其他信息

发现、改变适应性潜意识某些方面

  • 观察自己的行为、别人对自己的反应、阅读心理学读物
  • 模仿我们想成为的对象,改变适应性潜意识
    • 行为的改变通常早于态度和感觉的改变,改变自我行为以匹配意识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