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被讨厌的勇气

所谓的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

正如《禅与摩托车艺术》所说的,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阿德勒心理学讨论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目的论: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

"自卑情结"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跟自卑感没有关系。它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例如,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等想法。

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 A 所以才做不到 B“的理论,是一种自卑情结。它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请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是一种”外部因果律“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世界观、人生观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价值在于不断超与自我

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正是为了克服无神世界的虚无主义,才更有必要否定他人的认可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人生规划就有可能。但是,我们的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现实性运动是一种“当下做了当下即完成”的运动,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的运动

没必要睡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个地方